法律知识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样判定

2022-04-11 11: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专利侵权诉讼是一种综合性强,同时又要求具备一定灵活性的诉讼案件,其中在诉讼过程中,专利侵权的判定工作尤为重要,那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样判定?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有哪些?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样判定

  (一)侵权判定的比较

  1、进行侵权判定,应当以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对应比较。

  2、进行侵权判定,一般不以专利产品与侵权物品直接进行侵权对比。专利产品可以用于帮助理解有关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

  3、当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均有专利权时一般不能用双方专利产品或者双方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侵权对比。

  4、对产品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进行专利侵权判定比较,一般不考虑侵权物与专利技术是否为相同应用领域。

  (二)全面覆盖原则的适用

  1、全面覆盖,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全部再现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

  2、全面覆盖原则即全部技术特征覆盖原则或字面侵权原则。即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3、当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特征,而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采用的是相应的下位概念特征时,则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4、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在利用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仍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此时,不考虑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效果与专利技术是否相同。

  5、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对在先专利技术而言是改进的技术方案,并且获得了专利权则属于从属专利。未经在先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从属专利也覆盖了在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三)等同原则的适用

  1、在专利侵权判定中,当适用全面覆盖原则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情况下,应当适用等同原则进行侵权判定。

  2、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经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也包括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4、等同特征又称等同物。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技术特征,是专利权利要求中相应技术特征的等同物:

  (1)被控侵权物中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了基本相同的效果;

  (2)对该专利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阅读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技术特征。

  (3)等同物应当是具体技术特征之间的彼此替换而不是完整技术方案之间的彼此替换。

  (4)等同物代替包括对专利权利要求中区别技术特征的替换,也包括对专利权利要求中前序部分技术特征的替换。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样判定

  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赔偿标准

  依据《专利法》的规定,对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侵权的,如果有造成实际损失的,按造成的实际损失赔偿,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在有获得收益的情况下,按获得的收益进行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六十五条: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三、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是如果侵权产品中包含了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载明的全部技术特征时,就落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了专利侵权。

  当事人发现侵权行为时,就要做好诉讼的证据收集工作,帮助自己维权。以上内容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样判定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感到疑惑,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么认定
专利侵权判定方法 9999人浏览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么认定
实用新型专利权侵权认定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 9999人浏览
实用新型专利权侵权认定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如何判定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 9999人浏览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如何判定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么判定
实用新型专利 9999人浏览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怎么判定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方法
实用新型专利资讯 9999人浏览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方法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责任认定
实用新型专利资讯 9999人浏览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责任认定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如何认定?
专利侵权判定方法 9999人浏览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如何认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