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法律规定

2020-12-03 17: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在我国民事纠纷是有诉讼时效规定的,权利人必须要在诉讼时效的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出诉讼时效则丧失胜诉权。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法律规定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法律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法律规定

  二、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三、为什么要设立民事诉讼时效

  权利的行使应受时效的限制,所谓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期间,而产生一定法律上效果的法律事实。为何规定时效?中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理由谓:规定请求权经若干年不行使而消灭,盖期确保交易之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盖以请求权永久存在,足以碍社会经济之发展。王泽鉴先生总结时效存在有四点理由:

  1、保护债务人,为避免因时日久远,举证困难,致遭受不利益;

  2、尊重现存秩序,维护法律平和;

  3、权利上睡眠者,不值保护;

  4、简化法律关系,减轻法院负担,降低交易成本。

  对时效存在总结的四点理由,第1点并不令人信服,根据社会的一般伦理观念以及立法规定,对不主动履行应当履行的债务之人,并不会比债权人更值得保护,而且根据程序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在一般情况下,举证困难应是提起诉讼主张权利之人,即债权人,而非债务人。对时效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并非毫无问题,实质上,对时效的行使会产生一个和实体法的公正不符,或者说与人类文明社会的公平正义的伦理价值观不相符合的结果,尤其是某些时效规定较短的情况下,显得更为严重。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法律规定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诉讼时效是什么
诉讼时效的期限 9999人浏览
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诉讼时效是什么
民法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诉讼时效的期限 9999人浏览
民法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的
民法法规 9999人浏览
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的
法律对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法律对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的诉讼时效种类
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民法的诉讼时效种类
民事诉讼时效特殊规定
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时效特殊规定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规定
劳动争议诉讼 9999人浏览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规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