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判决执行期限超时了怎么办

2020-11-10 17: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民事判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败诉方应当按照判决履行民事责任,如果败诉方不履行的,那么胜诉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不过需要在两年内申请。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民事判决执行期限超时了怎么办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民事判决执行期限超时了怎么办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如果超过两年没有申请执行的,法院可以拒绝当事人强制执行的申请。

  1、当事人超过2年申请执行,没有主张执行时效中止、中断,或者法院对执行时效进行释明以后,当事人没有提出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的事实理由的,法院在立案审查时也没有发现该执行案件存在中止、中断情形的,法院应当不予受理。

  2、当事人超过2年申请执行,但主张或提出了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这时法院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认真审查引起申请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的事实和证据,并据此决定是否立案执行。笔者认为,执行立案阶段的审查不必过严,提交的证据更不需要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否则违背了民事诉讼法新增中止、中断规定的立法初衷,不利于对胜诉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护。

  因为立案阶段的审查与执行过程中认定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为防止今后当事人把法院最终认定已超过执行时效的法律后果推向法院,引起涉诉信访,因此法院应当向当事人释明,如果法院最终认定没有中止、中断的事由,产生的不利后果将由申请人承担。实践中,可以采用执行时效风险告知书或让当事人作出超过2年时效申请执行风险承诺书等方式进行有效预防。

民事判决执行期限超时了怎么办?

  二、生效民事判决产生的法律后果

  一般认为,民事判决生效后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法律后果:

  1、拘束力

  无论是一审判决还是上诉审判决,在其宣告或者送达后,就发生一定的形式效力。即作出该判决的法院,自判决成立后,即受其拘束;以后该法院在同一审级内不得自行撤销或者变更其判决,即使当事人同意撤销或者变更时,也不能变更或者撤销该判决。判决对法院的拘束力是判决的内在属性。为此,各国民事诉讼法都认为,判决成立之后就产生拘束力。

  2、既判力

  既判力又称实质上的确定力(也有人称为对事的确定力),是指确定的终局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强制性适用力。

  3、执行力

  执行力是指给付判决可以作为执行根据,判决中的权利人在义务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时,有权请求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三、民事判决的形式

  民事判决,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结民事案件的重要标志,是对当事人之间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确认,因此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即制作民事判决书。人民法院制作民事判决书时,应当依据案件事实并正确适用法律,同时,必须文字简洁、表达准确无误。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审判实践中的做法,民事判决书分为首部、正文和尾部等三大部分,各个部分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

  (一)首部

  首部主要包括标题、案号、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开庭审理的时间、审判组织、所适用的程序等内容。

  (二)正文

  正文部分是民事判决书的主要内容,应当包含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和权利请求、判决理由和判决主文。

  (三)尾部

  判决书的尾部包括本判决是否准许上诉、上诉的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或者独任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同时要注明该判决书制作的年、月、日,并应当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判决书的上述三个组成部分,主要是对一审诉讼案件判决书的要求。非诉讼案件和二审诉讼案件的判决书,在内容和要求上与此不同。非诉讼案件的判决书,由于不存在民事权益之争,所以不存在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又由于非诉讼案件是要求确认法律事实,所以应当记明申请人申请确认的事实和根据。同时,也不要求写出上诉期间和上诉审法院,只需表明该判决为终审判决即可。

  如果制作判决书时发生失误,如错写、错算,或者经过法庭审理核实的事实、口头宣判时已经宣告的事项被判决书遗漏,或者其他应列入判决的事项未被列入判决,可以用裁定的方式对判决书的内容进行补正,但这种裁定不属于补充判决。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民事判决书下达后,当事人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超出法定的执行期限,那么法院可以拒绝当事人强制执行的申请。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民事判决执行期限超时了怎么办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