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房屋遗产赠与怎么写

2021-03-29 17: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房屋的遗赠和赠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遗赠是一种遗嘱的方式作出的单方要式民事法律行为。而赠与以双方的合意为基础,只能在赠与人生前发生效力,且赠与对象不受限制。那么,房屋遗产赠与怎么写?以下就请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房屋遗产赠与怎么写

  一、房屋遗产赠与怎么写

  房屋赠与合同

  赠与人: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

  受赠人: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

  受赠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

  受赠人: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自愿将其下所有的不动产赠与乙方。按照有关法律定,双方达成赠与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不动产的坐落位置及其他自然情况

  本合同所指不动产位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自然情况,如面积,户型,建筑时间等等。

  第二条 赠与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赠与人的权利

  1.不动产所有权转移于乙方前,甲方有权使用该不动产或将其出租给第三人且有权获取因出租该不动产所产生的收益;

  2.甲方可根据需要要求乙方在合同生效且接受赠与之同时履行一定的义务(如:扶养甲方夫妻);

  3.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甲方可以撤销赠与:

  (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

  (2)不履行对赠与人的扶养义务。

  (二)赠与人的义务

  1.按合同约定转移不动产所有权于乙方;

  2.附义务赠与中,赠与财产有瑕疵的,应在附义务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3.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合同所指不动产毁损、灭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条 受赠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受赠人的权利

  本合同生效后,乙方依法取得合同项下不动产之所有权。

  (二)受赠人的义务

  1.若赠与合同附义务,乙方应按合同约定履行所附义务。

  2.甲方依合同约定撤销赠与时,乙方应向甲方返还不动产。

  第四条 赠与标的登记

  甲乙双方应按有关法律规定共同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手续。

  第五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两份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______________

  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

  签约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二、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吗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赠与合同不是实践合同,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

  诺成合同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便可成立的合同;实践合同又称为要物合同,除了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赠与合同即告成立,依法成立的赠与合同自成立时起生效,不以赠与人交付赠与物作为合同的成立要件。

  三、赠与合同有什么特征

  1、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将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从而使受赠人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2、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无偿性是赠与合同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受赠人在取得赠与物所有权的同时,不需要向赠与人给付任何对价,即受赠人纯获利益。而赠与人向受赠人给付财产,也不从受赠人那里获得任何补偿或者回报。

  3、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一般情况下,赠与人负有给付的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受赠人享有接受财产的权利而不承担任何给付义务。在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以此作为取得赠与物所有权的一个条件,但这一义务对受赠人所产生的负担是远远低于其所获得的利益的。

  4、赠与合同既有诺成合同的特点,又有实践合同的特点。一般地,赠与合同自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时成立,不要求以接受赠与物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从而表现为诺成合同的特点。但公民之间的赠与关系或者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合同,可以赠与物交付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使得这部分合同具有实践合同的特点。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对“房屋遗产赠与怎么写?”这个问题的简单解答。遗赠和赠与都是财产所有人自愿将财产赠给他人,但需要注意赠与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以双方合意为基础。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