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最高兴的事,是吃饭;现在最头疼的事,还是吃饭。

记得读小学时,每天中午一放学,爸爸首先问我的就是:饿了没有?我五年如一日的回答都是:饿。

如今我也当了爸爸,有时真奢望也能听到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同样的回答。

儿子两岁半从我的老家带回来后,不知是由于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婆婆、爷爷,或者是其他什么别的原因,哭闹了十天半月后,一反常态,喂他吃饭,就成了我的任务和一块心病,别看他如我当初一般瘦小,可不知为什么,就是与我不一样,至少吃饭时不一样。

从读幼儿园开始,儿子吃饭的速度就奇慢,每天中午和晚上没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下不了桌子。热天还好办,我吃完后一边洗碗一边监督他;冬天就惨了,一顿饭有时要热上四五次。记得有天早上起床迟了点,我急匆匆好不容易喂完饭后送他上幼儿园,可到了幼儿园门口发现他嘴里依然还包着鸡蛋黄在“努力”地咀嚼,从五楼的家到自行车棚,再从自行车棚到幼儿园至少有七八分钟路程,他居然还没有往肚子里吞,把我早晨“倒”进肚内的粮食都差点急出来。

这些年来,光是看他吃饭,我不止“江山”改变了,甚至连本性都发生了转移——从前的“慢郎中”早已成了现在的“急凉风”。在这期间为了加快他吃饭的速度,增加其进食的数量,我与他妈伤透了脑筋,每天换着花样炒菜、炖汤,这样不吃就喂那样,除了请保姆外,十八般武艺我一年至少用一遍:找中医、开西药、寻偏方、不准看电视、哄着喂、罚其站着嚼、跪着吃、到厨房里去吞、饿一顿……。

七年过去了,进展依然不大,收效甚维。现在每当把他与从前的我作对比时,儿子总是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你是你,我是我,电视里面说过,细嚼慢咽有益于健康。

唉,如今,我每天仍然要头疼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