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律师成熟的必由之路

王宇


  提起律师,一般人的心目中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图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非常能说,似乎成了律师贴在脑门上的标签。没错,对于律师而言,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是必备的能
力。然而要细分析起来,又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敢说”。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在入行之初,甚至是在学校的时候,不敢说,不敢张嘴。勉为其难的开口,却不知所云,离题万里。其中一个极其切身的体会就是语言的速度快于大脑的速度,或者说大脑驾驭不了嘴巴。辞不达意是家常便饭,语病百出也属正常。之所以出现这种不敢张嘴的情况,是因为自己不具备完全充分的控制语言的能力。凡事都有第一步,必须要过胆怯这一关。这个阶段,将音量放大,是克服胆怯的一个方法。努力锻炼自己驾驭局面的能力,深呼吸、大声说。胆量是练出来的,多在人多的场合公开讲话,除此,别无他途。
  “能说”是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大家理解的口若悬河。有了想法,敢于表达,流畅地语言自然就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阶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种强烈的表达欲、表现欲充斥着内心。从个人情绪上,急切地想全面表达自己的看法,非常希望听者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谈判桌上,在法庭里,那种“雄辩”的风采又出现了,不管听者反应如何,说者却热情奔放……但有时,听者却对这样的人、这样的律师特烦。如果“能说”被人讥为瞎“白活”,那岂不是很惨?说得太多了,控制不及,无暇顾及听者的情绪、反应与心理。忽略这些重要因素,难免就会出现局面无法控制的情形。因此,一定要想办法提高自己大脑控制嘴巴速度的能力,在控制的同时,细心观察和品味听者的情绪和反应,进而揣摩其心理走势,从说者、听者双向调整语言的内容及形式,力求语言能深入人心。进而向第三个境界———“会说”过渡。
  会说这个阶段的表现,就是“意在语先”。我们可以看看一般的庭审,年轻律师经常热血沸腾,法庭的辩论风格极其奔放、潇洒;而老律师呢,往往深沉、内敛,但是要点绝不放过,这就是内在功力的体现。说到“点”上,就是会说的表象。因此,会说反而比能说用的词汇少,但用得精、准。为什么精、准?因为说者在表达前,已有明确的表达“计划”,即要说什么、怎么说,碰到突发情况、问题如何应对……已然成竹在胸,因此张嘴时就会从容不迫。因此,场前、临场的“审时度势”,是从能说上升到会说的关键。
  到这个阶段,仍然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就律师职业本身而言,最高境界在于无声的语言,那就是———“不说”。因为,这个行业重证据、重逻辑。证据准备充分,逻辑严谨,有时不用一字一句,能够击倒对方千军万马。所以说,扣住律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将律师职业应有的智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时候,不用语言来表达,用势态、用逻辑、用证据、用联想说话足矣。这个阶段,需要说者不仅仅是一般的“审时度势”,而更要有那种“洞若观火”的感觉。在这个阶段,控制局面的能力已不仅仅依靠语言这个单一的工具,更多的是综合、全面的处世与智慧。在他的眼中、手中、嘴中,无一不是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工具。画家讲究“留白”,文学家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即启发、调动听者自身的思想与情感,使其与说者产生共鸣,甚至更深远的联想,最终达到让听者自己说服自己的效果。到了这儿,说者才有资格靠近那四个字———“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