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律知识

民法典关于侵犯名誉权的规定

2023-02-07 10: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法典关于侵犯名誉权的规定包括一般行为人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名誉权的,并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的,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其中名誉权包括包括公民名誉权和法人名誉权。
民法典关于侵犯名誉权的规定

  一、民法典关于侵犯名誉权的规定

  民法典关于侵犯名誉权的规定如下:

  1.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3.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4.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

  二、被侵犯名誉权相关证据有哪些

  收集被侵权证据有:

  1.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

  2.虚构事实,含沙射影,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文学作品。

  3.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可举出证人证言、书面材料。

  4.以隐瞒真相、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的方式诋毁他人名誉、信誉,损害他人尊严的证据等。

  三、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标准

  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标准如下:

  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找法网提醒您,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以赔偿。

  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仍应责令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