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民事诉讼的证据

2018-09-26 10: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通常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在诉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事人明白相关的证据规则对司法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民事诉讼的证据呢?如何裁判证据的属性呢?跟随找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民事诉讼的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指依照民事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民事诉讼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可被分为八种,分别是: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什么是民事诉讼的证据

  二、裁判证据的属性

  不同诉讼阶段,证据的内涵不同。在起诉阶段,只要与案件事实有表面联系的材料都可能被认为是证据。而随着诉讼的深入,原来被认为是证据的材料可能会被逐步剔除,原来并不认为是证据的材料又在不断加入。因此,诉讼证据只有根据裁判的需要认识它、理解它,才具有法律意义。

  裁判证据是指最终能够被法官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据。一般而言,法官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同时具备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的要件,也就是裁判证据的属性。

  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客观真实性指作为民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作为证据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以真实而非虚无的、客观而非想象的面目出现于客观世界,且能够为人所认识和理解。

  为此,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要求证人如实作证,不得作伪证;要求鉴定人提供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当客观全面,不得先入为主;要求人民法院在审查核实证据时必须持客观立场。

  证据在经过法庭质证后,法官没有理由怀疑其为虚假,便可认定其真实性。

  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指民事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它是由

  这种事实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1、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一部分;

  2、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能够间接证明某一待证事实成立。

  证据的合法性

  指作为民事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看完后对“什么是民事诉讼的证据”这一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
其他 9999阅读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哪些
证据法律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 规定
民事诉讼证据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证据 规定
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知识 9999人浏览
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
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 9999人浏览
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
什么是民事诉讼中的新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 9999人浏览
什么是民事诉讼中的新证据
民事诉讼中新证据指的是什么
民事诉讼流程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中新证据指的是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