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2022-02-20 16: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浏览 9898

  民事权利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如果自己的民事权利受到了侵犯的话,是可以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的。但是,民事权利也是有时效限制的,那么,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呢?下面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找法网。

  一、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二、诉讼时效的概念和效力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利。诉讼时效期间经过,在法律上发生的效力是,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如果起诉,虽然人民法院会受理,但一旦查明诉讼时效期间已经经过,将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但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但如实体权利本身已消灭,则义务人可以不当得利为由请求反还。

  在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依职权查明诉讼时效是否经过,并主动适用,而不论当事人是否对诉讼时效提出主张。

  三、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区别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定期间。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不履行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实体法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民事法律制度。

  这两种时效制度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其共同点是:二者都属于丧失时效,即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主张自己的权利则丧失法律保护的一种制度。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于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规定在第三章第二节“申请和受理”之中,结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行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规则》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争议事由是否超过仲裁时效,适用无需对方当事人提出,采取主动审查制度。如果认为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时效,则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即当事人超过仲裁时效,丧失的是“申诉权”。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和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予以裁判。如果当事人确已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只能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即当事人仍有诉权,只是丧失“胜诉权”而已。由此可见,法院审查认定诉讼时效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进行的,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因此,法院在将劳动仲裁时效转化为诉讼时效后,对于当事人请求诉讼时效的审查认定,只能适用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只仅仅规定了债权请求权,而并未规定“确认之诉”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当事人请求确认劳动关系属于确认之诉,法院在审理中只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予以确定,而非裁判一方向另一方履行义务或行使权利。

  综上所述,民事权利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限是三年时间,此外还有特殊诉讼时效,也有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权利。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提及知识不够全面,如情况复杂请尽快咨询律师。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民事纠纷诉讼时效多久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9999人浏览
民事纠纷诉讼时效多久
民法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诉讼时效的期限 9999人浏览
民法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事诉讼时效通常有多久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时效通常有多久
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的
民法法规 9999人浏览
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的
民事诉讼时效最长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时效最长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法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民事诉讼法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法典民事诉讼时效多久
诉讼时效 9999人浏览
民法典民事诉讼时效多久
加载中